一、争议红牌引发轩然大波
2025 年 8 月 10 日,中超第 20 轮浙江队主场对阵北京国安的比赛中,浙江队中场程进在第 59 分钟因踩踏对手脚踝被主裁判麦麦提江直接出示红牌罚下。这一判罚成为比赛转折点,浙江队在少打一人的情况下被国安逆转,最终以 3-4 落败。
事件回放显示,程进在与国安后卫柏杨、达万争抢皮球时,右脚不慎踩到柏杨的脚踝。主裁判最初未出牌,但 VAR 介入后,裁判观看回放后改判红牌。这一决定引发巨大争议:浙江队赛后宣布申诉,主帅卡内达直言 “程进动作不是犯规”,解说员李欣、董路认为黄牌更合适,媒体人冉雄飞甚至质疑裁判 “是否踢过球”。
二、安布罗西尼:判罚完全正确
意大利足坛名宿安布罗西尼在赛后明确表示:“这绝对是正确的判罚,这个动作放在意甲也是一样的结果。” 他分析称,程进的动作虽然初衷是抢球,但 “非常非常危险”,VAR 的及时介入和裁判的改判体现了判罚的专业性。
作为前 AC 米兰中场和意大利国家队成员,安布罗西尼的观点具有权威性。他特别强调,意甲对危险动作的判罚标准极为严格,即使动作未造成明显伤害,只要存在潜在风险,裁判通常会直接出示红牌。例如,2021 年意甲第 23 轮,萨索洛球员希奇因亮鞋钉踩踏对手脚踝被直接红牌罚下,这一案例与程进事件高度相似。
三、意甲案例:危险动作零容忍
意甲的执法尺度为程进红牌提供了直接参照:
- 莱切球员巴斯基罗托事件:2024 年意甲第 7 轮,莱切后卫巴斯基罗托在铲球后踩踏对手脚踝,尽管接触轻微,但主裁判仍出示红牌。虽然意大利裁判委员会事后认定该判罚过重,但 VAR 介入和裁判的初始判罚表明意甲对危险动作的警惕性。
- 乌迪内斯后卫图雷漏判争议:2024 年意甲第 8 轮,乌迪内斯后卫图雷踩踏丘库埃泽脚踝,因 VAR 无法介入黄牌漏判未受处罚。裁判负责人罗基明确表示,这是 “典型的踩踏犯规”,若发生在禁区外应直接红牌。
- 卡卢卢暴力行为案例:2025 年意甲第 36 轮,AC 米兰后卫卡卢卢因击打对手颈部被红牌罚下。前意甲裁判马雷利指出,即使动作未造成严重伤害,暴力行为本身已构成红牌条件。
这些案例表明,意甲裁判对 “危险动作” 的界定不仅关注结果,更注重动作的潜在风险和球员的行为意图。
四、规则解析:国际足联的 “红牌逻辑”
根据国际足联《足球竞赛规则》,以下情况应直接红牌罚下:
- 使用过分力量或暴力行为犯规:无论是否造成伤害,只要动作具有危险性(如亮鞋钉、高抬腿、蹬踏等)。
- 破坏明显得分机会:若犯规发生在禁区外,且犯规球员是最后一名防守球员。
- 暴力行为:包括击打、推搡、吐口水等。
程进的动作符合第一条标准:他在争抢中抬起的右脚鞋钉直接接触柏杨脚踝,尽管力度较轻,但动作轨迹和潜在风险足以构成 “过分力量”。意甲裁判在类似案例中通常采用这一判罚逻辑,例如 2024 年尤文图斯球员伊林因铲倒对手被 VAR 介入判罚点球,裁判委员会强调 “动作的危险性优先于结果”。
南宫28NG相信品牌力量五、争议背后:中超与意甲的判罚差异
程进事件折射出中超与欧洲顶级联赛在执法理念上的分歧:
- VAR 介入标准:意甲 VAR 对危险动作的介入更为主动。例如,2025 年意甲第 20 轮,拉齐奥球员贝西诺因越位位置干扰进球被 VAR 取消,而中超 VAR 在类似情况下的介入频率较低。
- 裁判经验差距:意甲裁判普遍具有职业球员经历,对动作风险的预判更敏锐。例如,前意甲裁判马雷利在解说中多次强调 “动作意图比结果更重要”,而中超裁判麦麦提江因缺乏顶级联赛经验,被批评 “执法僵硬”。
- 联赛文化差异:意甲长期秉持 “保护球员安全” 的理念,而中超更注重比赛流畅性,导致对危险动作的容忍度较高。例如,本赛季中超蒋圣龙脚踩门将被红牌,而周定洋相似动作却未受处罚,判罚标准的不统一引发广泛质疑。
六、专家与球迷:两极分化的舆论场
程进红牌引发的争议呈现明显的阵营对立:
- 支持判罚方:安布罗西尼、前意甲裁判马雷利等专业人士强调规则的严肃性,认为裁判必须对危险动作 “零容忍”。他们指出,若程进动作未被处罚,可能导致后续比赛中类似行为泛滥。
- 反对判罚方:媒体人冉雄飞、浙江队主帅卡内达等认为,程进的动作是 “正常拼抢”,VAR 的过度介入破坏了比赛平衡。他们以英超为例,称类似动作通常仅判黄牌。
球迷的反应同样分裂:浙江球迷在社交媒体发起 “还我公道” 话题,而中立球迷则认为 “裁判严格执法是进步”。有球迷指出:“如果程进的动作在中超可以被容忍,那么中国球员永远无法适应国际比赛的强度。”
七、申诉前景:规则框架下的艰难挑战
浙江队的申诉面临多重障碍:
- 中超裁判评议机制:根据中国足协规定,红牌申诉需证明裁判 “明显误判”,而程进动作的危险性已符合红牌条件,申诉成功概率极低。
- 意甲案例的反向影响:安布罗西尼的公开表态和意甲案例可能强化裁判委员会的立场,使申诉更难获得支持。
- VAR 的不可替代性:即使程进动作轻微,VAR 的介入和裁判的改判已符合程序正义,申诉难以推翻原始判罚。
不过,申诉本身具有积极意义:它促使中超进一步明确危险动作的判罚标准,推动裁判培训向国际接轨。正如前意甲裁判马雷利所言:“争议判罚是最好的教科书,它能让联赛在阵痛中成长。”
结语:争议中的进步契机
程进红牌事件不仅是一场比赛的插曲,更是中超与国际足球标准接轨的缩影。安布罗西尼的专业解读和意甲案例表明,严格执法危险动作是保护球员、提升联赛水平的必经之路。尽管浙江队的申诉前景渺茫,但此次争议或将成为中超裁判改革的催化剂 —— 唯有建立统一、透明的判罚标准,中国足球才能真正融入国际足球的 “规则共同体”。